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 运城 > 临猗旅游
程村遗址程村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临猗县庙上乡程村东遗址南北长1150米,东西宽1100米,1987年12月调查,未发掘,据自然剖面观察,文化层厚约1米,地面暴露有豆、盆、瓮等器物残片,均为灰黑陶。遗址保存完整。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详细]
猗顿墓猗顿墓(第三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西猗顿,春秋鲁国人,奔走天涯,寻求致富,后驻郇瑕之地。生前以畜牧育桑,兼营盐化,成为与范蠡齐名的富翁。死后葬于王寮村。猗顿墓在山西省临猗县牛杜乡王寮村的村西头,陵园规模不大,但古朴肃...[详细]
王卓墓王卓墓(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晋地址:临猗县庙上乡城西村东王卓历任魏晋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葬于河东猗氏县故解城西隅。王卓墓冢已毁,仅存唐碑一通。碑楼通高4.73米,面宽1.78米,进深1.10米。碑高3.43米,宽1.05米,三面刻字。碑首篆额“追...[详细]
猗氏故城猗氏故城(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汉地址: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侧故城现存城墙,南墙北墙分别长1254.3米,东墙长1288.7米,总面积161万多平方米。墙残存高2.8米,最高8.7米,厚19——21米间,夯土层厚度9——10厘米。猗氏故城附近有关猗顿的遗迹,...[详细]
陈茂墓陈茂墓(第四批省保)时代:隋地址:临猗县卓里乡陈平村东北据《金石萃编》载:“茂生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薨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即以其年归葬,碑当立于是年”。陈茂历经北周、隋两朝,为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贡献,卒后赐葬故里。墓地原有...[详细]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详细]
薛道实墓薛道实墓(第四批省保)时代:唐地址:临猗县北辛乡宜村东北为隋代尚书礼部侍郎薛道实及其家族墓地,薛道实卒于唐初,葬于此。墓地现存唐玄宗十七年(729年)墓碑一通,石人、石羊、石狮各一对。墓碑通高3.4米,宽1.13米。碑额高1.03米,中间篆额...[详细]
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县两县合并而成,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根据文物发掘,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详细]
临猗开化寺开化寺位于运城东北17公里处,开化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北宋年间重建。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开化寺也是最有价值的建筑。大殿始建于宋代,进深和面阔都是三间,殿内的彩绘和壁画非常有名,开化寺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壁画。...[详细]
圣庵寺塔时代:宋地址:临猗县北景乡张村原为圣庵寺内建筑,寺院已毁,仅塔独存。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11.62米。一层正面辟门,塔内中空2.5米,以上各层皆为实心。一层塔檐下仿木结构砖雕斗栱,二层以上叠涩出檐,塔身收分不大。2013年被评为全国...[详细]
临晋县衙临晋县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至近代地址:临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临晋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以中轴线布局分三层台阶式,依次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配以廊房。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当心间较宽,明显大于次、稍间,稍间又略窄于次...[详细]
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猗顿并不是河东地方人,他是“鲁之穷士”。起初,他穷到“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的程度,没奈何,就向当地的大富翁陶朱公范蠡问发财致富之道。陶朱公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五牸”是什么?就是牛马猪羊驴的母牲畜。猗顿听了...[详细]
永兴寺塔永兴寺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唐末五代地址:临猗县城关镇三原头村塔建于唐末五代,为方形九级(现余八级)楼阁式砖塔,高13.5米。矗立于古郇城遗址上。一层中空,内设佛龛,余皆为实心。各层皆为叠涩出檐,装饰倚柱、门窗。塔身逐层向上收分,塔顶...[详细]
临猗县博物馆县城非隅的双塔,建于隋唐,以“日月交影”而远近闻名,堪称中国科技史、建筑史上的奇迹。临猗县古迹有“双塔交影”,在县城内北隅有东西砖塔两座,创建于隋唐,宋代重修。相传西塔藏白蛇,东塔隐许仙。每年七夕,白蛇、许仙相会,双塔之影在月...[详细]

当前运城临猗旅游景点共有14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