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 忻州旅游
崞阳城隍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北街村。坐北朝南,东西长38.4米,南北宽96.8米,占地面积321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崞县县志记载,明代弘治五年(1492)建正殿五间,东西廊坊各十间,正殿及两侧廊坊为明代遗构,正殿抱厦梁架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题...[详细]
郭家庄观音庙,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郭家庄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7米,南北宽18米,占地面积48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碑记清同治八年(1869)曾进行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存观音殿,龙王(新)、关帝大殿并列布局于观音殿两...[详细]
东阎庄樊左泉宅院,位于原平市东社镇都东阎庄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14.6米,南北宽23.8米,占地面积347平方米.樊左泉(1818-1895),清咸丰五年(1855)举人, 诰封左督卫。据樊家后人讲,宅院建于清咸丰年间。宅院为二进院布局,原中轴线建有大门、仪门、二...[详细]
东关关帝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东关村,距崞阳城东门外100米。坐北向南,东西长24.5米,南北宽87米,占地面积221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 据正殿梁架题记载,清咸丰三年(1953)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影壁、大门、正殿和圣母殿...[详细]
岱岳庙,位于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58米,东西宽19.8米,占地面积114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戏台梁架题记清康熙四十年(1701)、乾隆四年(1739)多次重修,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风格。该庙为三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分布有戏台、...[详细]
大芳关帝庙,位于原平市沿沟乡大芳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39.4米,南北宽55.5米,占地面积218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风格。该庙为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仅存正殿,两侧为廊房、配殿、院西北建僧院。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详细]
匙村观音庙,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匙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8.3米,南北宽40米,占地面积1132米。据梁架题记,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7),中轴线仅存正殿,余皆复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前后设廊,单檐悬山顶,斗拱五踩,明间平身科每间1攒,次间每间2攒。山门前...[详细]
中庄遗址,位于原平市中阳乡中庄村西约500米处,南临季节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9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米,地面采集有龙山文化泥质夹砂灰陶器足、陶片,纹饰有绳纹。(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中庄遗址,中庄遗址简介,中庄遗...[详细]
峙峪遗址,位于原平市中阳乡峙峪村南约300米处滹沱河东岸台地。北临季节河,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800米,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1.2米,地面采集标本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彩陶片、泥质鋬耳、夹砂灰陶绳纹残片。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详细]
原平温泉疗养院,位于崞阳镇北5公里的大营村。据测定,水温44℃,水中含有氟、硼酸盐、硅酸盐、氡气等。其中硼酸盐水可以治疗皮肤病、粘膜伤口和溃疡等;硅酸盐水可治疗牛皮癣、湿疹、痒疹、炎症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泉水含氟,对银屑病疗效颇佳,高...[详细]
佛堂寺佛堂寺(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原平市西镇乡前沙城村始建于宋代,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有过殿、佛殿,两侧有神棚、罗汉殿、关帝庙等,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佛殿为元代建筑,过殿为明代建筑。佛殿为大...[详细]
禹王梁遗址,位于原平市大林乡西会村西约500米处禹王梁山岗上。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3米,地面采集有夹砂、泥质陶片和石球,纹饰有绳纹、蓝纹等。属龙山文化遗存。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详细]
迎新崞山寺遗址,位于原平市大林乡迎新村(又名南神头村)西约500米处。根据光绪版县志记载,始建于南北朝齐世祖永明八年(490),宋、元、明、清重修二十二次,是原平市著名古寺。崞山叠翠为崞阳八景之一。“文革”期间被毁,现存明清寺庙遗址。遗址位...[详细]
西头神庙,位于原平市东社镇西头村。据梁架题记,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长16.2米,南北宽11.5米,占地面积186平方米。中轴线建有山门、正殿、两侧建有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四檩前带廊构架,单檐硬山顶,门窗已改原制...[详细]
王北窑遗址,位于原平市东社镇王北窑村南约1000米的丘陵坡地上。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分布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地面采集有龙山文化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粗绳纹和细绳纹,器形有豆等。1985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详细]
卫村遗址,位于原平市闫庄镇卫村西南约500米处云中河西岸丘陵坡地,南北有冲沟。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分布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面采集有龙山文化泥质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豆等。1981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详细]
武访畴德行教思碑合纂碑楼,位于原平市大牛店镇阳武一村南约50米处。坐北朝南,通高7.35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武访畴,生卒年月不详,号芝田,崞县(今原平市)芦家庄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官至陕西延榆绥兵备道加盐运使衔。去世后,其...[详细]
王东社温氏一号宅院,位于原平市东社镇王东社村中。坐南朝北,东西长13.5米,南北宽23.6米,占地面积31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宅院为四合院布局,中轴线建有主房、院门。两侧建有吉星楼、配房、耳房等。主房青石台基,面宽三间,进...[详细]
南寨遗址,位于原平市东社镇上庄四村北约20米处,同河南岸台地上。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面采集有商代泥质陶片,东周时期的泥质陶。1981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魏家庄郭氏一号宅院,位于原平市大林乡魏家庄村中。坐南朝北,东西长16米,南北宽25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布局,中轴线现存主房,两侧有厢房,西南建有绣楼一座,西北为院门。主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石砌台基,五檩...[详细]
天涯石鼓神祠(又名石鼓大王庙),位于原平市子干乡停旨头村东南约100米处天涯山下。坐北朝南,东西长42.9米,南北宽75.28米,占地面积323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金天会三年(1125)重修,明成化六年(1470)重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修葺...[详细]
明内长城遗址,原平段起点位于段家堡乡立梁泉村西北1900米处,止点在段家堡乡张其沟村西北1300米处。海拔高度2000~2300米,石砌墙体。现存墙体3段,全长约2794.8米。沿线存堡2座,烽火台19座。据《明史》、清光绪《山西通志》记载,该段长城是明代成...[详细]
呼家崖遗址,位于原平市东社镇温东社村北约1000米的丘陵台地内,西临同河。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面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陶片,纹饰有绳纹等。1981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详细]
泰山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平定街村。坐北朝南,南北长52.3米,东西宽31.8米,占地面积1663平方米。据清《崞县志》记载,创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中轴线仅存正殿,两侧为配殿、耳房。正殿及配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详细]
火石脑遗址,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唐昌村东约500米滹沱河西岸台地,南有唐昌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6米,属于龙山文化遗存。地面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等,器形有壶、罐、鬲等。1987年...[详细]

当前山西忻州旅游景点共有673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