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 忻州 > 代县旅游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详细]
文堡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宇文村东北。平面分布不详。东墙、北墙断续残存,东墙残长48米,北墙残长20米,占地面积173平方米。基宽1.6~3.5米,顶宽0.4~1.8米,残高0.6~6.1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14~0.22米,夯层中夹卵石较多。时代不详。为县境内三十...[详细]
永和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西马村中。现存平面呈方形,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50米,分布面积约2.25万平方米。东、西、北三面墙体断续残存, 基宽0.6~3.8米,顶宽0.4~2.6米,残高2.1~6.2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8~0.17米,夯层中夹有碎石。现存东门1座,角楼1座...[详细]
上阳阁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上阳阁村南。东西约500米,南北约600米,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缓坡状分布,西临季节河。文化层厚0.5~1.6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夹砂灰褐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有绳纹、篮...[详细]
阳明堡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堡内村四周。相传始建于宋治平年间(1064-10670,明代增修。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存东墙残长50米,南墙残长60米,北墙残长10米,底宽1.9~4.6米,顶宽1~2.1米,残高0.6~4.2米。墙体土质...[详细]
上桥庄遗址,位于代县新高乡上桥庄村东约400米处。东西约150米,南北约300米处,分布面积约4.5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东岸台地,南高北低,地势较为平缓。 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蓝纹或为素面,器形不详。属新石器时代文化...[详细]
雁门关堡,位于代县雁门关雁门关村中。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500米,现存东墙残长约200米, 西墙残长约250米,南墙残长约300米,北墙残长约50米。基宽4.5~5米,顶宽0.5~3米,残高0.5~6米。墙体为土、石、砖混筑,外侧包砖。有东、北二座城...[详细]
广武城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古城村西80米处。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初筑于战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始置广武县, 北魏熙平年间(516-517)迁于上馆城(今代县城),原城遂废。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2500米,分布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四面墙体断续...[详细]
选仁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选仁村东。东西约500米,南北约600米,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开拓平坦。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篮纹,器形不详;汉代的泥质灰陶...[详细]
二十里铺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二十里铺村内。东墙上东门保存基本完整,门南侧有一段16米长的堡墙。堡南墙、西墙及西门早已毁弃不存。堡北墙基本完整保存,长150米,基宽5.5米,顶宽2.4米,高5.2米,其外面包砌的石、砖外墙壁早已被拆毁,其北墙上现有居民...[详细]
下社堡址,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7.4米,南北66.1米,分布面积3133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5.2~5.7米,顶宽1.2~2.8米,残高2.4~6.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13米。南墙正中辟有堡门。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详细]
峨口遗址,位于代县峨口镇峨西村南约100米处。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地处峨河西岸高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西临水冲沟。 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红褐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蓝纹,器形不详;东周时...[详细]
段村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段村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320米,南北约180米,分布面积约5.76万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2.4~4.5米,顶宽0.9~3.2米,残高2.9~7.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20米。现存马面1座,角楼3座,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详细]
西村堡址,又称枣林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枣林西村中。平面呈“L”形,周长1320米,分布面积约6.63万平方米。 四面墙体残存,东墙残长150米,南墙残长500米,西墙残长120米,北墙残长440米,基宽1.2~5.8米,顶宽0.6~2.8米,残高0.9~5.5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详细]
东章堡址,位于代县峪口乡东章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50米,南北65米,分布面积3250平方米。四面墙体断续残存,现存东墙残长4米,南墙残长10米,西墙残长47米,北墙残长15米,基宽0.7~2.5米,顶宽0.3~1.2米,残高0.5~3.9米。墙体土夯筑,夯层厚0.08~0.15米。现...[详细]
东章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东章村东南。东西约500米,南北约700米,分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丘陵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东西两侧临沟。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地表采集有夏代的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可辨器形为瓮;汉代的泥质...[详细]
沱阳钱币窖藏遗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沱阳村东北约200米处。1980年出土,分布面积120平方米。窖穴东西长15米,南北宽8米,深1.2米。出土有战国布币62枚,分为两种:一种为平首、方肩平裆晋阳币;另一种为平首、圆肩弧裆安阳币,县博物馆收藏。1984年,代县人...[详细]
代州城址,位于代县上官镇东北街村四周。平面呈长方形,东西越1400米,南北约1300米,分布面积约182万平方米。现存东墙残长42米,西墙残长1270米,北墙残长825米,基宽5.5~15.8米,顶宽1~10.8米,残高3~10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7~0.20米。现存西门及其瓮城1...[详细]
太和岭口遗址,位于代县雁门关乡太和岭口村东。东西约200米,南北约4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地处七里河东岸台地,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东、北侧临沟。文化层厚0.3~0.6米,采集有夏代的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斝、...[详细]
洪济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木角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道光四年(182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1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过殿(前为官老爷、后为地藏王)、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耳殿和东配殿。现存大...[详细]
赤土沟堡,位于代县上磨坊乡赤土沟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55米,南北65米,分布面积3575平方米。四面墙体断续残存,东墙残长65米,南墙残长25米,西墙残长10米,北墙残长46米,基宽1.2~2.1米,顶宽0.3~1.2米,残高1.6~3.6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1~0.16米。...[详细]
太和岭口老爷庙遗址,位于代县雁门关太和岭口村北。寺庙已毁,仅存基址。遗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72平方米。时代为清代。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太和岭口老爷庙遗址,太和岭口老爷庙遗址简介,...[详细]
古松寺,位于代县新高乡刘家圪洞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明天启二年(1622)、清嘉庆三年(1798)、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 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49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为上、下两院,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式门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和南北...[详细]
浮屠塔,又称洪济寺砖塔,位于代县上磨坊乡东若院村北约500米处。创建年代不详。原为洪济寺内建筑,现寺毁仅存塔,为宋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85平方米。六边形单层砖塔,通高4米。平面呈六边形,底边长1.5米。塔基束腰须弥座,塔身六面向内略弧,南...[详细]
上苑大庙,位于代县滩上镇上苑村东北。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5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8.65米、深6.35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详细]

当前忻州代县旅游景点共有101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