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旅游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在作完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后,回家路上,在离家只有十几步的地方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年仅47岁。闻一多殉难处和他的旧居所在地正是西仓坡,就在翠湖公园附近。先生殉难处,只是一块用小块大理石简单镶边的毫无气派可言的...[详细]
朱德旧居位于昆明五华山北面的水晶宫红花巷4号和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院为昭山小学使用,红花巷4号院为云南记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使用,建筑内都陈列有朱德生平事迹展览,对外开放。水晶宫红花巷4号旧居,坐北朝南,中式土木结构四合院。正房二...[详细]
在云南师范大学(原昆明师范学院)校园东北隅,有座青竹和翠柏掩映的“一二·一”四烈士墓。墓道前方矗立着两根石柱,顶端是鲜红的火炬;石柱基座上,刻有闻一多先生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墓后石屏为自由神浮雕:无数青年跟随自由女神,奔向自由,呼...[详细]
胜利堂建在原云贵总督府的旧址上,1944年动工兴建,最初名为“志公堂”,随后改为“中山纪念堂”,1946年落成时改为“抗战胜利纪念堂”。抗战胜利纪念堂的建筑形式除观众厅为弧形山墙外,采用传统的歇山顶筒板瓦屋顶,清式斗拱,彩画架枋,白石勾...[详细]
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二·一”四烈士墓西侧,有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座呈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中嵌石碑。碑文约1000余字,记述了联大创办的始末及其特点,是联大在昆明的重要遗迹。1937年7月7日芦沟...[详细]
文林街形成于明清时期,原先只是一条小土路,因地近贡院(今云南大学址),是科举考生云集之地,取“文人如林”之意,被称为文林街。也因为靠近云南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也吸引了世界各地想永葆“学生精神”的中青年们。现在的文林街成了旅游小册子和杂志...[详细]
五华山在昆明城内,东有祖遍山拱揖,北有圆通山比肩,是昆明城区的最高点。现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登山俯视,街道纵横交错,新旧建筑鳞次栉比,车来人往,似一条条彩色的河流;抬头远望,楼塔城廓,锦绣田园,雄峻西山,秀丽滇池,历历在目;入夜,灯花银海,绚丽多彩...[详细]
圆通山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占地26公顷。因山势险峻,危石耸立,浓荫翠绿,故有"螺峰叠翠"的美称,为昆明八景之一。在骡峰的南麓的悬崖陡壁之下,有一座唐代古刹-----圆通寺,其建筑风格集唐代建筑之精华,别具一格,亦是城区内最大的佛寺,寺内有一座四方大...[详细]
逼死坡位于五华山西侧的蓖子坡金蝉寺,辛亥革命胜利后,蔡锷等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建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碑高1.96米,宽0.725米,厚0.12米,碑文为正楷阴书,至今尚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中央王朝的皇帝,来云南住过较长时间...[详细]
蒙古族村主要由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代表性的合院系“一颗印”式的建筑、蒙古包及跑马场等组合而成,既表现了大草原游牧民族的祖风特征,又展示了云南蒙古族独特的建筑风格。蒙古族在云南有2.8万人,主要居住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民居...[详细]
怒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石片瓦顶民居为主体,或穿堂通达,或套房互连,台地石阶从容点缀,充分表现了怒族建筑生动的空间构成,以及营造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组合功底。怒族人口近3万,主要分布在怒江流域的福贡、贡山以及沪水、兰坪县境内,怒江也因怒族世居...[详细]
水族寨依水面而建,围农具成景,主要由云南富源县古敢水族乡代表性的板屋系“街面房”式的建筑,以及龙潭、大龙树等景观组合而成,表现了水族历史的祖风与特色。水族人口近1.3万人,聚居在富源县的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民居建筑:水族村寨多依山傍...[详细]
藏族村占地21亩,村内有大小坡顶民居和雕楼式平顶民居。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云南藏族约有13万人。主要聚居区迪庆州,195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云南省迪庆...[详细]
寨内分布有茅草顶的干栏式建筑群、牛头广场、神灵广场、司岗里石雕以及粮仓等。牛头广场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动场所,场正中的牛角为佤族的寨桩,广场前的两个石人分别为佤族最崇拜的男性和女性祖先“木依吉”和“阿依娥”。神灵广场表现了佤族...[详细]
瑶族寨子由民居吊角楼、平房民居及乡村道观、粮仓、寨门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一些道教文化元素的渗入,颇具典型性。瑶族人口有213万人。主要分布于富宁、金平、广南、勐腊、元阳等县。云南瑶族有四个支系,即蓝靛瑶、过山瑶、山瑶和红头瑶。民...[详细]
壮族村寨迎面是祭祀龙王天子的龙柱,两边是天王崖画、石葫芦亭、昊天阁和硕大的铜鼓耸立在广场两侧。壮族青年男女社交、休憩的“情廊”、村寨长老聚议大事的“老人亭”,守护村寨的龙树和药用植物“三七”园,一起构建出浓郁的壮乡风情。稍远处...[详细]
木结构,木板盖顶,四面墙用木料重叠垛成的木屋里展示了他们日常的生活起居。旁边有一酥里玛酒酒作坊,香气四溢。普米族自称“培米”,意为白人,人口3.3万,主要居住在滇西北的兰坪、宁蒗、丽江及维西、永胜等县。民居建筑:坝区住房多仿白族“三坊一...[详细]
彝族村占地50余亩,三虎浮雕墙与虎山造型表现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阳历广场中央的图腾柱上有太阳、虎、火和八卦图形象,周围环绕着黑白面向不同的10个月球造型。广场外圆周分布有12生肖石雕。“土掌房”建筑群真实再现了彝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详细]
苗族村选取山地为营造环境,颇具代表性,提炼了苗族建筑的精华。吊角楼展示苗族服饰及手工制作工艺,民居楼则反映了生活起居的民间风范。苗族共104万余人,几乎全省都有分布,主要在广南、金平、屏边、马关4县。民居建筑:以典型的板屋系“吊角楼”等...[详细]
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由内湖(草海)和外湖(外海)两部分组成,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云南第一大湖,湖面辽阔,景色优美,被誉为"高原明珠"。滇池烟波浩淼,风姿秀逸,有南盘江、宝象河等20多条河流注入滇池,出水口在海口,流入螳螂川、普渡河...[详细]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的峰峦间。主要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风景点组成。华亭寺位于海拔2050米的山间,创建于14世纪,寺内殿宇规模宏伟壮观,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圣地。太华寺建于14世纪初,花木繁盛,幽香袭人,寺内的望海楼,是...[详细]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消夏娱乐度假的好地方。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详细]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昆明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其中,金马碧鸡坊就是著名一景。该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金马壁鸡坊历史悠久,民族特色突出,被誉为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详细]
“道家仙骨,石窟胜境”多常见与中原,西山龙门的道观与石窟不仅不输中原,还兼有儒、佛之风。翻过陡峭的罗汉崖,驻足绝壁,俯视下界,滇池水波荡漾,出没的云烟仙气缭绕,好一幅海天丹青。“三清境”的降福祈愿,可利年流转,灵官殿前的“青蜿缠龟”据传可益...[详细]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城西,有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花圃和柏园等游览区。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优美。大观公园有大观楼长联闻名于世。与西山森林公园隔水向望。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详细]

当前云南旅游景点共有2494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