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锡徐悲鸿艺术展馆位于无锡博物院主楼内,悲鸿是中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中国画、油画、素描三个领域均有卓越的成就,在中国艺术步入现代的进程中影响巨大,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悲鸿倡导“会心造物”,真宰上诉”,主张通...[详细] |
![]() |
无锡南禅寺AAAA
![]() 无锡南禅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旧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位于无锡南隅、古运河畔,高高的妙光塔向人昭示,南禅寺就在眼前。据县志记载:南禅朝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后人又称“江南最胜丛...[详细] |
![]() |
静静流淌的悠悠古运河,已在中国文明史上悄然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千五百多年来,京杭大运河的主旋律没有改变,只是以运河直线走而闻名的线形文化,惟独在无锡悄悄发生了环城而过的变化,造就了千里运河独一环的秀美奇观。运河是自然之源,人文之...[详细] |
![]() |
薛福成故居AAAA
![]() 景点级别:4A景点介绍:钦使第——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是清末无锡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宅第。故居中轴线前后共6进,由门厅、轿厅、正厅、房厅以及转盘楼等组成,另有藏书楼、东花园、后花园、西...[详细] |
![]() |
东林书院AAAA
![]() 导游杨时,号龟山,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在无锡讲学达18年之久。他当年讲学的场所,称为“东林书院”,又称“龟山书院”。杨时离锡后,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直到明万历年间,无锡人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等捐资,在旧址上重建东林书院。此后,东林书院名...[详细] |
![]() |
中巷缪宅 位于城区中巷。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三进,建筑面积约960平方米。第一、二进均为单层,通面阔分别为16.3和17.6米,通进深分别为5.2和8.1米。第三进为两层楼,通面阔17.6米,通进深9.1米。而布局上第二、三进及其左右...[详细] |
![]() |
梅李刘神堂位于梅李镇东街109号。据《梅李镇志》载:供刘、季、周、金四神,故又名“四神庙”;另据当地居民相传,刘神堂是沿街乡邻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錡(1098-1163)的地方。何时创建已无考,清初曾重建,太平天国时被毁。清光绪己丑年(1889)里人募捐重...[详细] |
![]() |
东市河俞宅位于城区东市河22号(含东市河三弄9、13、15号和东市河26号),即俞钟颖、宗秀松、俞炳元故居。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现存中轴线三组,东侧两组均存三进,保存基本完整;西侧一组现存一进。三组建筑通阔约为30米,通深约为21米,...[详细] |
![]()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岛是进入尚湖的第一站,也是集中展示姜尚文化的历史文化景点。作为东周开国良相的姜尚,载入了华夏历史文化宝库。太公岛以古朴的建筑风格诉说着姜尚与虞山尚湖的渊源。长寿桥、姜尚文化馆、巨型石雕象,祈福台、子牙亭...[详细] |
![]() |
刘氏敦厚堂位于古里镇文昌街东。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敦厚堂”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教堂等,面积应有2500平方米。现存二进,占地面积283.7平方米。第一进为三间八架,第二进为四间八架,均为硬山顶封火山墙,四周以廊道相通,成走马楼式,具有典型...[详细] |
![]() |
屈成霖宅后堂楼 位于城区南门大街34号。今存后堂楼一座,系清代建筑,坐南面北,硬山顶,二层,通面阔5间18.2米,通进深11.3米,内屋顶及上层结构以全木料铺设,用材甚巨并较为少见,底层明间有青石所雕莲瓣纹柱础,取“连登”科名之意。屈成霖,字启商,常熟人,...[详细] |
![]() |
尚湖水上森林,有江南亚马逊之称。这是一片树在水中生的奇特之地,这是万千鹭鸟栖息停驻的乐园,这是四季更替但美丽依旧的天堂。漫步栈道,池杉、落羽杉枝干挺拔,树形柔美,倒影在水光中,亦动亦静。乘坐竹筏缓缓驶入,宛若化身飞鸟,进入鸟类的天堂。来到...[详细] |
![]() |
支塘姚厅位于支塘镇东街68号,集贤桥东首。建于明崇祯年间,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现存一大厅,坐北朝南,硬山顶,抬梁式,通面阔3间9.3米,通进深7架11米,前设廊及翻轩,木构用月梁,并覆有雕花,厅内的苏式彩绘和木雕古朴庄严,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于...[详细] |
![]() |
支塘张宅 位于支塘镇东街68号,集贤桥东首,为张青莲故居(张青莲高祖从姚姓人家处购买)。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现存第二进(米圣堂),为3开间正厅及两侧各有一间厢房,坐北朝南,硬山顶,通阔12.7米,通进深7架8.2米,前设廊及翻轩,置翼形栱雕饰。该厅古...[详细] |
![]() |
徐氏虹隐楼 位于支塘镇何市荷花街,系清末翰林、藏书家徐兆玮之故居。今宅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硬山顶,抬梁式,通面阔4间12.5米,通进深7架7米,脊高约6米,花岗石柱础。宅约建于清同治间,原有临街门屋、大厅、后楼等三进。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详细] |
![]() |
爱日精庐 原址在城区西门大街187号,现已迁建于梅李镇聚沙公园东侧。系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藏书家张金吾宅及其藏书处,为歇山顶,砖木结构,通面阔9间34.2米,通进深11架11.8米,前加廊。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一字月霄。常熟人,少学古诗文,及长,读书于...[详细] |
![]() |
平墅桥 位于辛庄镇张桥平墅村,又名雷尊殿桥。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现桥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重建,跨张朝河。明万历姚宗仪《常熟县私志》载:“平墅桥载南乡平墅,跨张朝河。”桥东西走向,为纵联分节单孔石桥,桥基、桥拱由石灰石砌成,桥面用花岗石...[详细] |
![]() |
顺民桥 位于虞山镇李桥村与张坝村交界之福山塘上。因明尚书李杰居此,又名李家桥。明弘治间都御史侣钟建。因江潮冲刷,几经兴废,今桥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上相庙僧实明募建。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花岗石砌筑,矢高5.8米、中宽3.5米、桥堍宽5.2米、...[详细] |
![]() |
南泾堂庞宅 位于城区南泾堂。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现存主体建筑四进,建筑面积776.87平方米。第一、二、三进均为单层硬山顶,第一进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通面阔和通进深分别为22.6和5.1米。第三进为双层硬山顶,其前东西两侧为双层...[详细] |
![]() |
永济桥 位于城区南门上塘街南端。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成于五十九年(1720),由督粮道马逸姿捐俸及里民汪晋卿助捐建成。今桥系三孔拱桥,东西走向。中孔矢高6.4米,顶宽4.5米,桥堍宽6.2米,跨径28.6米,全长41.3米。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小...[详细] |
![]() |
南泾堂翁宅 位于城区南泾堂。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该宅现存四进,占地面积约754平方米。其中第三、四进加两侧厢房成四合院式布局。第三进为一大厅,硬山顶,抬梁式,通面阔5间21米,通进深10米,花岗岩柱础。第四进为一两层楼房。,南泾堂翁...[详细] |
![]() |
长寿桥 位于虞山锦峰(俗称祖师山)拂水岩上,跨于两崖之间。该桥为明嘉靖间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邑人严讷在拂水岩上建真武院同时建造。清光绪十九年(1893)藏海寺主持道机重修。今桥系单孔平桥,东西走向,青石作墩基,桥面用3根花岗石条并列架成,...[详细] |
![]() |
午桥弄1号民居 位于城区午桥弄。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现存三进,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面积为405.30平方米。布局上三进建筑坐北逐渐朝向西南,呈弧形。第一进为单层,通面阔为11.7米,通进深8.5米。第二、三进西侧山墙相接,均为双层楼,通面...[详细] |
![]() |
甸桥 位于城区西门外甸桥村山前塘。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里人吴峻基、周明孝等人曾捐资修桥,1919年又修。因桥西为大小湖甸,改称“甸桥”,俗称“头条桥”。今桥系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墩基用青石,桥面为花岗石,矢高5.6米,中宽3.2米,全长34米。拱枕石上...[详细] |
![]() |
香花桥 位于虞山锦峰(俗称祖师山)拂水岩上,跨拂水涧。清光绪十七年(1891)藏海寺主持道机募建。系单孔拱桥,花岗石筑砌,南北走向,矢高1.6米,中宽3.25米,全长8.5米。两边设16个踏步,东西明柱上各镌一副楹联,东为“弓影腾空流通万壑,花名独表香透重门”,西...[详细] |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
牛首山,景区内弘觉寺塔及摩崖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牛首山弘觉寺塔及摩崖石刻明代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又名天阙山,因山...
焦山位于镇江东北的扬子江中,山高71米,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山,海门山等,自东汉名士焦光隐居此山后,至今称为焦山。它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万川东注...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
云龙湖风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徐州市区南部,是江苏省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湖面波光浩渺,三面青山叠翠,现有水面5.8平方公里,陆地面积5.6平方公里...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
当前江苏旅游景点共有3393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22 游鱼旅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