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庆善宫遗址《唐书·地理志》记载,武功庆善宫,后为慈德寺;《长安志》载:“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神尧(李渊)之旧第也,太宗降临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618)建武功宫,六年(623)改庆善宫。贞观六年(632)太宗临幸,宴群臣赋诗,后废为慈德寺”。庆善宫既是李渊在武...[详细] |
![]() |
唐殇(少)帝李重茂墓《新唐书·地理志》:“武功(西原),殇帝所葬”。宋敏求《长安志?武功》:“唐殇帝陵,在县西原上”。李重茂为中宗第四子,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立重茂为少帝。数日后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起兵杀韦后...[详细] |
![]() |
小华山位武功县武功镇南门外西侧关帝庙后侧,其南依潺潺湋河,东临滔滔漆水,远对巍巍太白高峰,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小华山曾异名“葆贞庵”,据县志记载,此处为宋代理学家张载讲学之“绿野亭”遗址,这里山水明丽,故...[详细] |
![]() |
后稷祠遗址《水经注》卷十八载:邰(武功)“城东北有姜女原祠,城西南百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女原、后稷祠的最早记载。《长安志》更于武功条下载:“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姜女原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当然是就中亭川武功城(今武...[详细] |
![]() |
石佛寺位于武功县东北下寨村(今南仁乡境内)。唐时,因荒耕种,无意间挖出一尊北魏时期的石佛像,民众在惊愕之中诚惶诚恐。后经智者点拨,民众才将石佛身请了出来。随捐款建寺,供奉石佛。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曾敕赐“吉祥禅院”,后仍称石佛寺。石佛...[详细] |
![]() |
望仙宫位于陕西武功县小村镇的下雷村北约200米处的土崖上,处于渭河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交接处,又叫烧台庵,或者烧香台。现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阁、明古钟、清文昌宫,清《重修望仙宫》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树龄的古藤,至于柱础、门墩、老砖和...[详细] |
![]() |
阎家遗址阎家遗址位于渭河北二级阶地南缘、阎家村东北200米处,东西约250米,南北约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5米左右,出土器物有云纹瓦当、龙纹空心砖残块、板瓦、筒瓦、鹅卵石、柱础等。从被破坏的断崖上看,其南部暴露出夯筑城墙遗...[详细] |
![]() |
武功城隍庙又称都城隍府,城隍作为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位于陕西咸阳市城西47公里处。坐落在关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功镇东街中段。西辅稷...[详细] |
![]() |
时代:商郑家坡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漆水河东岸。新石器时代至周代文化遗址。1980年发现,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遗存主要有先周时期的房基17座,灰坑15个...[详细] |
![]() |
郑尚坡遗址郑尚坡遗址位于武功镇东约500米漆水东岸塬上,塬下漆水自北向南流10公里汇入渭河,村北1公里处漠浴河自东北而来汇入漆水,村西南2公里处氵韦河由扶风西来,在浒西庄村东与漆水合流。此遗址北至尚家坡村,南到高庙村,南北约3000米,东西约500...[详细] |
![]() |
毗卢寺位于陕西省武功县西北的五里铺,西距老县城武功镇5里,南邻104省道,东接曹代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据《武功县志》记载,五里铺所在的牛寨村建于宋绍兴(约1130年)年间,以牛姓军户屯田于此得名;又据“三老”座谈,宋代有一牛姓人在朝做官,因遭...[详细] |
![]() |
苏武纪念馆AA
苏武纪念馆位于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之上,东临漆水,西依凤岗。苏武墓穴东向,背附青山,漆水河自墓前蜿蜒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为“武功八景”之一。该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南北...[详细] |
![]() |
白兔寺始建于唐,坐落在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原在观音堂乡)观王村东侧,为唐太宗李世民冬狩之遗迹,这里西邻漆水,如素如练;东展平畴,广袤绵远;北附莽塬,万马奔腾;南临渭水,沃野平坦。眺望终南翠若屏障,俯察漆渭恬荡回绕。正如李世民诗中赞颂的“孤屿含霜白...[详细] |
![]() |
报本寺塔 位于今武功镇武塔村,塔在寺内。据《长安志》记载,报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据发现塔下地宫所藏文物考证,报本寺塔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报本寺是以唐高祖李渊故宅改建而来,由释家住持、掌管。寺内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详细] |
![]() |
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于1930年主持修建的。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详细] |
![]() |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塬上、渭河的北岸。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商鞅首先在城内营筑冀阙,以后历代秦王又增建了许多宫殿。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详细] |
![]() |
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五陵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南临渭水,北接北山山系,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在先秦、秦汉和隋唐时期,一直发挥着"强本弱枝"的重要...[详细] |
![]() |
汉阳陵博物馆AAAA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阳陵是汉...[详细] |
![]() |
汉平帝康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大寨村之西。西汉平帝刘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陵园略呈正方形,东西423米,南北413米,四面垣墙之中建有阙门,今遗迹无存。陵冢形如覆斗,近冢顶内收成台,台面距冢顶5.5米。陵冢通高30.6米,陵基边长约210米。孝...[详细] |
![]() |
咸阳博物馆AAA
位于古城咸阳市中心的中山街,馆址原是建于明代初年的咸阳文庙,1962年改建为博物馆。咸阳是秦王朝建都之地,又是汉陵集中所在,因而咸阳博物馆所藏文物以秦汉两代为主,其中以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最为出名。建筑面积3855平方米,陈列面积1216平方米。...[详细] |
![]() |
边区群众报社旧址位于延安城东清凉山上,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的通俗周报。开始由延安大众读物社主编。1942年2月18日大众读物社结束,《边区群众报》社成立,谢觉哉任社长。该报四开四版,初办时为油印或石印,后改为铅印,由毛泽东亲自题名。该报...[详细] |
![]() |
著名道教圣地中五台道观位于咸阳市渭城区东风路和文林路交会点,南临渭河川,北枕五陵原,东依汉高祖长陵,西牵汉武帝茂陵,地势北高南低,呈黄土沟坡状,海拔430米,为关中五台之首。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是九天太一元君庙,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详细] |
![]() |
周陵,是西周文王、武王墓的合称,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陵现有文王、武王陵各一座,木牌坊一座,献殿两座,配殿两座,有“小碑林”之称的宋以后历代皇家祭祀碑石40多通。陵园以西2000多株古柏,青翠森森。近年以来,当地政...[详细] |
![]() |
西汉帝陵,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亦称五陵原)上。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经历了11个皇帝,除文帝刘恒霸陵、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效区外,其他9个帝王陵墓均在咸阳市北原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景帝刘启阳陵、高祖刘邦长陵、惠帝刘盈安陵、哀帝刘欣义陵...[详细] |
![]() |
圆明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塔尔坡,其前身系唐时的“资善院”,至距今约883年(公元1124——1125年)的大金王朝时更名为“圆明寺”。姜子牙、王昭君、慈禧太后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历史传说。清末时因战乱,寺内古迹被全部烧毁。民国二十年,热爱佛教的信众...[详细] |
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高地,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初创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当时称灵感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北宋元祐...
看点“给我一天,还你万年”: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西安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
小雁塔位于友谊西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
看点大雁塔·大慈恩寺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游客的必到之地。登上塔顶,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身呈方形锥体...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
大唐芙蓉园(TangParadise)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
当前陕西旅游景点共有2203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22 游鱼旅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