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聂政冢,在河南省济源市区南8公里许,泗涧村西北。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战国四大刺客之一。魏国轵人,义勇刚强,英烈正直,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单人杖剑至韩都(今禹县),刺杀韩相侠累,后自刮面决眼,剖腹而亡。乡人为纪念他,在此设冢,俗呼刺客墓。《...[详细] |
![]() |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三皇村南部100米处。原有三冢,现存两冢。其中北侧一冢居村东南100米,略呈三角形,高约5米,西边被挖掉作耕地。南冢距中间冢800米,圆形,直径7米,高约6米,为直立性较强的堆土。据说此为西汉初期东园公、夏黄公、甪里先生三人的...[详细] |
![]() |
沁园遗址,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的化村与留村以南的高岗上。东汉明帝刘庄之女致,永平三年(公元60年)被封为沁水公主。据传,因沁水公主的花园建在此岗上,故名。后为窦宪所夺。唐宰相裴休在园北建化城寺,沁园为寺之花园。金代为官僚游宴之所。 1987,沁...[详细] |
![]() |
关帝庙,距市区6公里的轵城镇东南,泥沟河东岸,与大明寺毗邻。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被宋徽宗追封为“忠惠公”和“义勇武安王”,兴建“关帝庙”,供奉祭祀,后佛教将关羽神化,尊“关”为“帝”,故更名为“关帝庙”。该庙创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明...[详细] |
![]() |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院科村南,东阳店东边坡上。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处为坡地的农耕地和树林。调查发现有罐、杯等陶器残片,以及绳纹红陶片、薄胎灰陶片、骨头等。纹饰有方格纹、绳纹、蓝纹等,陶质以灰陶居多,其次是红褐陶。坡南断壁上...[详细] |
![]() |
奉仙观,金至清时期古建筑,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区北海办事处三庄村,创建于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因殿中有一荆木梁,故俗称荆梁观。奉仙观原有建筑很多,占地60余亩,由于种种原因,现仅存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碑亭、东西4座配殿,形...[详细] |
![]() |
汤帝庙、亦称汤王庙,位于济源市区宣化街中段,汤帝路最北端,坐北朝南。汤帝庙创建年代失考,据清《重修紫虚元君殿序》载,乾隆、光绪年间先后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汤帝殿、关帝殿、元君殿、东西配殿等。主体建筑汤帝殿为明代单檐悬山式建筑,其梁...[详细] |
![]() |
门匾为青石质地,古朴、厚重,正面阴刻“古轵国”三个楷书大字,门匾四周围绕引起阳刻牡丹花卉纹带。经鉴定为明代遗物,现保存在济源市博物馆。,古轵国门匾,古轵国门匾简介,古轵国门匾_济源市古轵国门匾旅游指南...[详细] |
![]() |
盘谷寺位于济源城区北12公里的大行山南麓盘谷口。寺以谷名。创建于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唐贞元年(公元801年),李愿归隐盘谷,因韩愈作序送之而负盛名。明洪武年间,古峰和尚主持寺院时重修,称“十方大盘谷寺”,香火极盛,闻名遐迩。法属寺院30余座...[详细] |
![]() |
李愿墓位于市区东北13公里的大社村西北隅。该墓座北向南,封土呈椭圆形,长30米,宽21米,高3米,约600余平方米。墓前竖一石碑,碑正中刻“唐贤李愿之墓”,是清乾隆年间济源县令黄国铨所立。 李愿,济源人,好读书,善诗文,嗜山水,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的...[详细] |
![]() |
青萝河发源于王屋山,主要流经济源市大峪镇,由北向南。青萝河流出了东沟村,再经乱石村,在乱石村南的大峪湾汇入小浪底水库。在小浪底水库蓄水前,青萝河在此和大店河交汇。交汇后称大峪河,清代乾隆县志载为“大峪涧”。大峪河在白沟村汇入黄河。 ...[详细] |
![]() |
荆浩墓位于市区东北的五龙口镇谷堆头村东南150米处。冢高3米,周长15米,墓前之碑为济源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0月所立。碑高2.7米,宽1.1米,厚0.3米,正面上刻“中国水墨山水画大宗师荆浩之墓”,后为《重修荆浩墓记》,其中曰:“浩卒于沁水之谷堆头,其冢...[详细] |
![]() |
西滩岛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和洛阳市吉利区交界处黄河段(西霞院库区内),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游乐项目最多、最先进的水上乐园。是济源市“十二五”旅游规划的重点项目!岛区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一湖碧波沐西霞,半城山色半城湖”正是西滩...[详细] |
![]() |
位于坡头镇连地村铁路桥墩东的四级台地上,南临黄河,焦枝铁路从北部经过,西为干涸的涧河。遗址平面微呈梯形,北宽南窄,西侧被公路切去。面积为7万平方米。仅北部和西南部文化遗存较丰富。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灰陶为主,红陶较少,器形有罐、盆、豆...[详细] |
![]() |
盘古寺位于济源市东北克井镇大社村北的太行山南麓,距市区15公里。该寺创建于南北朝(公元479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自创建以来,唐、明二代最盛,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1989年在文管所张之虎的主持下,集资20余万元,全面进行了整修,基...[详细] |
![]() |
晋豫边革命纪念地位于济源市邵原镇北寨村纪念馆处。1938年3月,朱瑞在山西阳城组建了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唐天际任司令员,后该支队简称“唐支队”。1938年4月,唐支队在济源县邵原乡北寨村举办了干部培训班,唐天际等亲自授课。2008年在原址建成纪...[详细] |
![]() |
卢仝故里碑位于济源市思礼镇思礼村卢仝文化广场上。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立。碑高1.83米,宽0.71米,碑楼形式,石碑原放于卢氏祠堂内后人移建于此砌为水泥楼。碑楼首部泥塑对联“渊芳馥风”,“贤才公诗与日月同辉,德泽润野使荟草争妍”。碑身文字 ...[详细] |
![]() |
该石为青石质地,自然成型,上阴刻篆书“唐贤卢仝泉石”,为明代遗物,现保持于济渎庙唐苑。,卢仝泉石,卢仝泉石简介,卢仝泉石_济源市卢仝泉石旅游指南...[详细] |
![]() |
1、地址:济源市坡头镇留庄村内2、简介:留庄英雄民兵营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兵队伍。在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中,留庄民兵与马住、毛岭、蓼坞、连地、乔沟、杜年庄、杨大庄等八个行政村联防抗敌,先后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400余次,...[详细] |
![]() |
原大寨位于济源市西北19公里的太行山金炉峰后,海拔1169米。相传原姓农民起义军首领在此筑寨而名。寨顶平坦,仅有两条羊肠小道进出大寨。四周悬崖绝壁,易守难攻。1932年10月,红军游击队领导人党继新、郭大佛、苗既平、张景禄、王敏成等召开会议...[详细] |
![]() |
赵衰墓位于轵城镇赵村南750米,南北两冢,相距15米。北冢平面呈长方形,边长15米,高3米,平顶,顶部有一垂直盗洞,直径80厘米;南冢边长12米,高约2.7米,平顶,北部近一半被挖平变成麦地。据说古代将领赵蓑行军至此时去逝,就地埋葬。其父赵夙后来亦埋葬于此,相...[详细] |
![]() |
1、地址:济源市坡头镇泰山村泰山顶2、简介:“杜八联”位于济源市西南的黄河北岸,东起留庄,西至桐树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18华里,辖蓼坞、桥沟、泰山、祖师庙、毛岭、连地、马住、留庄8个行政村、40多个自然村,共计万余人口。这里山岭连绵,沟...[详细] |
![]() |
济源市烈士陵园位于济源市蟒河北街16号,建筑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形成时间:1955年利用时间:1995年4月类别:纪念设施利用级别: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途:开放参观教育场所,济源市烈士陵园,济源市烈士陵园简介,济源市烈士陵园_济源市烈士陵园...[详细] |
![]() |
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起成为河南人民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三大精神柱。为了让愚公移山精神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2012年9月,按照省委的要求,济源市委决定建设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愚公移山精神...[详细] |
![]() |
轵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豫晋古道上。轵国故城始筑于春秋时期,属东周畿内地。战国时期一度为韩国国都,公元前358年属魏。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设为轵县,到汉代成为封侯之地。轵国故城在战国和汉代曾两次作为都城进行经营,但布局同许多...[详细] |
当前河南济源旅游景点共有77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22 游鱼旅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