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旅游
铁铉墓明《嘉靖邓州志》载:“兵部尚书铁公墓,文达墓东去十数里地名下刁河,有荒丘,为铁铉墓”。铁铉,字鼎石,回族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卒子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邓州人。明洪武时铁铉以大学生授礼部给事中,机智聪灵,临事不苟,奏对...[详细]
房山秦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市东南11.5公里,腰店房营村房山组北侧。墓地为砂丘,长1500米,宽8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文物部门初步查明,有战国到汉代墓葬余座出土文物很多,常见的有铜蒜头壶,铜鼎、灰陶茧形壶、陶狗、陶鸡、陶鸭等。1979年当...[详细]
唐王桥横跨邓(州)淅(川)两县市,原名叫普济桥,距今400多年历史。《明嘉靖南阳府志》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三子朱慬为唐王,封地南阳。为便于西达顺阳游猎和前前往香严寺祭祀而建造,故名“唐王桥”。该桥原为拱形苏河桥,后毁,改为8墩9孔半...[详细]
土楼村遗址土楼村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汉代文化遗存为主的古村落遗址。在市区东南9公里,邓州——新野公路南侧。遗址地势略高,东西长约400米,宽约法三章130米,总面积5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墙基,汉井,水管道及空心砖墓等,出土文物有:鼓腹圆底...[详细]
汲滩陕山会馆  汲滩陕山会馆位于城东20公里的汲滩镇中学校院内。是外地旅邓商人聚会议事的地点。也用来敬神感灵,祈福禳祸,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货物的地方。明清时期,邓州经济活跃,在邓州兴建的会馆有15处之多,在这些会馆中,以汲滩的“陕山...[详细]
清真西寺  清真西寺始建于明,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制匾额21块,明未遭兵焚。清道光二年(1736年)和道光四年(1825年)进行了重修。几经沧桑,现有礼拜堂、望月楼和卷栅9间,是伊斯兰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筑,为向訇观看...[详细]
墨城在邓州市构林镇西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曾出土发现铜壶、陶片和两眼战国水井等文物,是战国墨子与鲁班所筑的演兵城,距今已有2458年。明《嘉靖邓州志》载:"墨城,州南四十里。始筑无考,俗呼黑土城,盖’墨’字之误"。现存有明嘉靖二十六年...[详细]
竹筲坡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白牛乡竹筲坡村西南方,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竹筲坡遗址采集的器物标本有:磨光的石斧、石钵、石铲、石刀等,陶器有纺轮、灰陶...[详细]
霍去病墓,位于邓州市张村镇南冠军村西,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紧靠冠军中学,其东为学校操场。墓底平面呈园形,高7米,底直径30米,原来范围较大,后当地群众在西侧和南侧拉土,范围逐渐缩小,墓顶已为平地,周围种有树木。明《嘉靖邓州志》记载:“霍去病...[详细]
吾离冢遗址  吾离冢,位于邓州市东南2公里处,属于城郊乡(现湍河办事处)一行政村,又名“五离冢”、“五女冢”,传为春秋时期邓侯吾离冢,为邓州市第一冢。1957年被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左氏春秋传》载;“鲁桓公七年(周...[详细]
英雄水闸是1948年1月9日,我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解放邓县(今邓州)破水攻城歼敌的主要障碍。高90公分,宽80公分。1948年1月9日,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部队包围了邓县城,打响了解放邓县战役。当时,邓县有内、外二城,城外均有护城河环绕,城墙高大,河宽...[详细]
邓州编外雷锋团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277亩,其中:绿地面积189亩,道路广场面积88亩,总投资1700万元。整个设计以展览馆为主体,周围种植树木、草坪,前面以“一河两湖”为衬托,北与“两山”相呼应,西南设置为小型文化广场,形成以河湖、假山、广场为景点,以...[详细]
临湍县遗址在邓州市罗庄乡南古村,东南至邓州八十五里。本汉冠军县地,后魏孝文帝割县北境置新城县,属南阳郡。废帝以近湍水,改为临湍。隋文帝复改为新城,天宝元年改为临湍县,据现场考查,河南邓州的西北部湍河东岸有一古城址,名南古县,文化层厚,面积大...[详细]
张仲景故里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 。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详细]
太子岗遗址是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编号168号,分类号19号.此遗址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南600米的太子岗上.遗址北临郝庄村,南靠郑庄,西濒官庄及双庙村村部,西面古有淇河流经(很早已干,1958年将河沟填平)此河就是古人...[详细]
苏营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夏集乡苏营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苏营遗址采集到的器物标本有:石器: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等,均磨光。陶器有鼎、罐、盆、杯钵、...[详细]
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方形,边长25米,高4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四周为耕地,此墓原来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岑彭为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 (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岑彭与前队式(王莽时"新朝"官称,即副太守)严...[详细]
丹江,发源于秦岭,注入汉江,全长384公里,全部为山区河道,是汉江的主要分支。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渐堵塞,目前仅在丹江口水库通航。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始兴建,其枢纽工程建在丹江和汉江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拦截了丹江和汉水两大水系。库区面积800余平方公...[详细]
法云寺塔位于内乡县马山口镇三岔河村,圣垛山南麓山腰之坳地。塔为七层八角凌锥状,青砖砌筑,据塔底壁镶的碑文记载,此塔始建于明代,塔旁有一碑刻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一月重修。塔基周长18.4米,高23米,底直径5.8米,塔层由下而上依次降低,塔...[详细]
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是远近闻名的“台湾村”,全村2300多人,约60%为台湾高山族后裔,已经在此居住了300多年。邓州“台湾村”聚居台湾同胞数量之多、历史之久,在祖国大陆绝无仅有。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黄廷将军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率十万大军投...[详细]
魏冉冢呈丘状,高5米,周长42米,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穰侯墓在州城东门外,世传 秦丞相穰侯魏冉葬此。”《明统志》载:“穰侯墓在邓州新城东。”魏冉,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史记、穰侯列传》载:冉乃秦昭襄王母宣太后之弟,昭襄王...[详细]
在豫西南邓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耸立着一座古老建筑———福胜寺梵塔。当地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这座塔因1986年从其地宫中发现一批由金棺银椁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宝而闻名遐迩。福胜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初建时为...[详细]
宝天曼博物馆位于内乡县城东、312国道南侧,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展馆面积3600平方米,为河南省规模最大、展品最为丰富的自然类博物馆。由序厅、森林生态厅、地质与古生物遗迹厅、植物厅、动物厅、人与自然厅和多功能厅等展厅构成,以栩栩如生的...[详细]
吴垭民居村位于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曲乡王井村境内,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以后历代均有扩建,现存石头房200余间。走进村庄,石板路、石板桥、石台阶、石楼门、石院墙、石窑、石井、石桌、石凳随处可见。所有的住房清...[详细]
湍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邓州市市区北侧,以西北流向东南方向的湍河河道为主体,占地面积1699.7公顷,总投资1亿多元,现已完成了湍河湿地公园的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公园内共有管束植物880种,脊椎动物256种,...[详细]

当前河南旅游景点共有3813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