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旅游
许慎纪念馆是漯河市委、市政府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郾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位于郾城区海河路西段359号,成立于1985年,馆址设许南阁祠内。纪念馆的主要工作职能是收集、整理、展览许学资料,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和联络海内外有关专...[详细]
平顶山市石龙区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区。1998年2月18日正式建制。总面积37.9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周边与鲁山、宝丰县接壤。她西依伏牛,东望焦枝,北临汝官遗址,南有石人相伴;207国道穿境而过,铁路专用线衔焦枝四通八达,公路网拥绿荫纵横交...[详细]
特授郾城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鲁碑时代:清地址:漯河市郾城区李集乡郭桥村,特授郾城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鲁碑,特授郾城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鲁碑简介,特授郾城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鲁碑_漯河市郾城区特授郾城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鲁碑旅游指...[详细]
北舞县(定陵郡)故址 位于舞阳县沙河与灰河交汇处,原为南北二镇,南镇在今北舞渡寨,北镇在今河北街阎刘村一带。后燕将慕容农毁定陵城后,合舞阳定陵为一县,名北舞县,治于此。魏至隋初设定陵郡、亦治于此。元初于此设北舞镇巡检司,明清改为北舞渡镇...[详细]
山阳故城始建于汉初,为山阳县城。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以昌邑为山阳国,封张当居为候,后又封梁孝王子刘定为山阳王。前141年,刘定卒,撤销山阳国;前97年改为昌邑国,武帝封其子刘髆为昌邑王,髆卒,其子刘贺继位;前6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三国时,魏曹丕废汉献...[详细]
裴晋公祠碑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裴城学校院内,该碑刻为《重修裴晋公祠记》碑和《重修裴晋公祠宇记》碑两通组成,是明代官府为纪念裴度、彰显裴度伐蔡历史功绩,重修裴晋公祠的记事碑。《重修裴晋公祠记》碑通高4.52米,碑额高1.17米,宽1...[详细]
龙塔古篆:在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且有古朴篆书刻于其上的柱状文物,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详细]
邢庄遗址遗址位于太尉乡邢庄村后岗上,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遗址为一河台地,北边紧靠故河道,群众叫乳娘江(汝阳江),从地望看,为汝水故道。邢庄村清代寨墙将遗址东西切断,断壁上发现大量红烧土,篮纹陶片、夹蚌和泥质红陶,精致的穿孔石铲、石斧、石刀...[详细]
许南阁祠,又名许慎祠,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许慎路,为纪念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而建。走进许南阁祠,步上台阶,“许南阁祠”四个篆体大字赫然在目。走进庭院,便感受到一种肃穆的气氛,两边各立一块石碑,分别记述...[详细]
南阁祭酒祠:南阁祭酒祠也称许慎祭酒祠,位于郾城古城内东北隅。公元83年,许慎举孝廉,入京为南阁祭酒,因此,后人为纪念许慎而建的祠堂称南阁祭酒祠。该祠原占地三亩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门三间,过厅五间,享堂五间,东西廊坊各三间,均为凤阁出厦。大门上挂“...[详细]
舞阳故城位于舞阳县西城森林公园内,分内、外两重,现仅存南土城和西土城,西土城上面宽约18米,城基36米,城高约5米,在城墙上可见到10-13厘米的夯土层。外城为战国~汉的故城,城周长6.5公里。内城始于何时不可考,周长4.5公里。外城墙曾发现汉墓、汉印、魏...[详细]
壮观九女冢:九女冢,俗称九女城。位于郾城县城西北35里新店镇台王村。九座墓冢大小无异,分东西两排,东排五、西排四。南北长195米,东西80米,占地三亩余。长期以来,对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主要有四说:其一,金代九女避乱,遇贼不肯受...[详细]
北舞渡当铺(含天爷庙)北舞渡当铺位于北舞渡镇东街,距舞阳贾湖遗址1.5公里,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座东朝西,二进四合院,面阔五间,进深分前过庭(代大门)、过庭、大庭。前过庭、过庭皆为楼房,前后院有配房,大庭后为当铺的后花园。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根据国家...[详细]
这座台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兴国寺.它始建隋代,毁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内有600年龄白果树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台兴国寺是漯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化身台兴国寺简介化身台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公里处...[详细]
郾城区城隍庙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滨,南临镇河铁牛,东望龙塔古篆,是依托郾城县城隍庙旧址而规划建筑的一处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观光游览、体验休憩于一体的宗教旅游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房屋25间,共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详细]
郾城文庙大成殿:郾城文庙位于老郾城城区黄河西路(现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时专供儒生聚学授书的地方。始称儒宫,为唐代元和年间溵州刺史高承兴建。元至正后相继扩建。明洪武三年改称孔庙。永乐年间又恢复原称。明清时代又修建了16间,高宗乾...[详细]
胡国城遗址位于舞阳县城东北31公里的胡城集村。城周长1,360米,有大量灰土、陶片、烧土、陶瓦、云纹瓦当、双面绳纹八砖、五边涵管残片等遗物、遗迹。,胡国城遗址,胡国城遗址简介,胡国城遗址_漯河舞阳县胡国城遗址旅游指南...[详细]
大岗遗址大岗遗址位于候集乡大岗村北,高出地面二至三米的台地上,总面积8000平方米。1988秋至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县博物馆联合在此进行了两个季度的发掘,出土了一批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遗迹、遗物和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细石页等...[详细]
开元寺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创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重建,清代重修。 据《舞阳县志》及碑刻记载,开元寺始建于唐,后历代重修。而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明洪武九年开始大规模兴建,现大殿、拜殿、寝宫(皆面阔五间)及左右配殿皆保存完好。民国以来,佛像拆除设立...[详细]
东不羹城位于汝河与灰河交界处,地势险要,风景优美。从军事需要看,沙、澧、灰三河可做为天然屏障,城池就建在沙河南岸,依沙河顺势而建,略呈三角形。城周长5.5公里,现存高度1-1.5米,城内面积约7500000平方米。为防水患,在城墙西北角筑建长1公里的巨石大...[详细]
城址位于舞阳县城西北30公里简城村。城墙已无痕迹。曾在南门外沙河岸见有夯土层。寨内土塘及沙河断崖有大量绳纹瓦砾,寨东南河岸坍露出战国墓,出土有陶俑,青铜剑,村内有嘉靖五年《重修龙兴庵记》石碑1块,上 书:”舞邑城北六十五里有古迹曰简城,乃...[详细]
大悲寺遗址位于吴城镇惠庄村北200米的台地上,面积约四万多平方米,为原文教局汪祥云发现。遗址为一高出地面到四米的台地,岗上原有大悲寺一座,故名。遗址中部开挖一条南北深约四米的大路沟,在路沟两侧的断崖上,可以见到大量文化层和遗物,文化层堆...[详细]
阿岗寺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城北20公里的马村乡岗寺村,是新石器时代遗址。阿岗寺遗址总面积21万平方米,遗址覆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裴李岗文化等类型的文物和遗存,出土文物有有石斧、石镰、石铲、骨锥、陶纺轮、陶拍、网坠、...[详细]
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在舞阳县城北25公里北舞渡镇。镇临汝水,西通汝洛;东下江淮,北转郑汴。江南商货由此吞吐中转。有“装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镇内山陕会馆为-巨商筹金创建。彩牌楼居会馆拜殿前,清道光五年(1825年)山陕粮商同...[详细]
舞阳城隍庙位于舞阳县城西大街北侧。由达鲁花赤按摊不花创建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为祭祀城隍庙而建庙,故名。明、清屡经修葺扩建。现存建筑有拜殿、大殿、后殿、厢房、配殿、廊房。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悬山顶殿堂建筑;后殿面阔五间,进深...[详细]

当前河南旅游景点共有3813篇景点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