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 > 济源旅游

沁河谷栈道遗址

时间:2022-09-29 发布者:同甘共苦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沁河谷栈道遗址

沁河谷栈道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沁河谷栈道遗址位于沁河谷岸,是曹魏正始五年(244年)司马懿为从山西调运兵马粮草而修的峡谷通道,南端起自济源市东北15公里的沁河出山口,向西北蜿蜒至山西高平县境,全长约90公里。据《三国志·魏书》载,正始五年,魏国辅政大将军司马懿采纳镇西将军邓艾的建议,准备进攻吴国,需要从富庶的山西调运大批粮草和兵士到京都洛阳。洛阳、山西之间,有太行山阻隔,惟一可选择的通道就是沁河河谷。沁河有水,但不能行船。沁河两岸多数地段都是高耸如削的大山,要沿沁河开辟一条通道,只能在崖壁上凿孔架木修栈道。

  沁河谷栈道济源境内共有36公里,现存遗迹六处:(1)马鞍山遗迹。长223.1米,排列着1~3层壁孔,共有壁孔73眼。壁孔呈方形高20-30厘米,宽20-30厘米,深20-60厘米。壁孔间有石龛造像一尊,面目风化不清,衣着宽袖长袍,疑为栈道营造者司马懿造像。(2)张庄遗迹。有壁孔6眼,分三层。另有步道长约30米,宽约2米。(3)司马懿藏兵洞遗迹。洞口高80米,宽95米,深170米。(4)和滩遗迹。有壁孔、柱孔、石门、石门铭等。南段7眼壁孔,其中有一壁孔呈月牙形,是工匠开凿壁孔遗留下来的手扒窝;中段壁孔62眼,分两层,北达143米;北段系石步道,长20米,宽1.3—1.7米。(5)石门隧道。长5.1米,宽1.75米,距底部4.3米有壁孔两眼,可插入横梁。并有一方石门铭,高48.5厘米,宽42厘米。铭刻汉隶9行,每行11字,共95字。(6)紫柏滩遗迹。残存栈道壁孔3眼。沁河古栈道是研究古代军事、交通的重要历史资料。1983年,济源市文物工作者完成了对沁河谷栈道的考古调查,当年该项工作被河南省文化厅公布为考古重大发现。

[以上内容由网友id: "同甘共苦"分享。]
温馨提示:

1、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2、本站为公益性旅游攻略网站,如版权(不限于文字、图片等)所有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使用,请及时联系网站管理员或使用作品的用户id,我们在核实权属后,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3、文中提及的旅游景区官网网址仅供参考,如有变动,以景区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本站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